专题资料

广西旅游大篷车引领旅游创新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周骁骏 童政发布时间:1970-01-01浏览:

分享到:

    从1999年开始,广西旅游大篷车鸣响了第一声远行的喇叭。她走到哪儿都是热点,她的风采锁住了无数人的目光。她已经成为了中国旅游第一车。2002年6月,广西旅游大篷车满四岁了。在这四年里,旅游大篷车将刘三姐的民歌风采,桂林山水的独特魅力以及广西旅游特色景观展示给沿途各地,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串思考:从偏僻壮乡开出的这列旅游大篷车何以能敢为人先,甚至远远超出了“旅游”的概念……
    政府主导渐入佳境
    1999年是中国旅游业的勃兴年。
    当时全国共有24个省份确定旅游业为主要或支柱产业,大部分省区市明确提出把建成旅游大省、旅游强省、旅游名省等作为世纪这交的奋斗目标。各地在宣传促销和争夺消费者方面新招迭出。作为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广西自然不甘居于人后。
    当时全国共有24个省份确定旅游业为主要或支柱产业,大部分省区市明确提出把建成旅游大省、旅游强省、旅游名省等作为世纪之交的奋斗目标。各地在宣传促销和争夺消费者方面新招迭出。作为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广西自然不甘居于人后。
    1999年以前,广西旅游的促销模式是在家等客,各地为政。广西虽然有举世公认的奇山秀水和人文景观,然而由于旅游宣传促销滞后,广西全年旅游总收入尚不及广东的六分之一。在当时的情况下,要把旅游业建成为广西的形象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宣传促销方面必须有全新思维。"大篷车"这个极具文化气息的名字是如何在决策者们头脑中瞬间闪现,今天已无须考证。正是在风起云涌的旅游市场催生下,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精心组织和实施下,广西旅游大篷车呱呱坠地了。
    1999年9月,广西第一次旅游大篷车盛装出发。当时是由8辆大巴组成汽车大篷车车队,行程6000多公里,在东南沿海城市进行宣传促销时引起轰动,对当时的假日经济发展起到了"煽风点火"的作用。2000年7月3日,第二次旅游大篷车走铁路,700多人历时21天,行程12500公里,将旅游大篷车活动推向了第一个高潮。2001年6月,广西旅游摩托大篷车护送广西万人签名长卷进京支持北京申奥,将旅游大篷车活动引向深入。2001年12月27日,广西旅游大篷车终于以其新颖独特的形式、鲜明生动的主题,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规模大、级别高、里程长、组织严密获得了国家旅游局授予的"旅游大篷车品牌"这一中国旅游业第一品牌。2002年挂上这一品牌的广西旅游大篷车活动势头更猛更烈,800多人的"广西旅游形象大使"在自治区政府袁凤兰副主席率队下历时20天,行程25000里,纵横9省区,成为历次大篷车活动中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一次。
    四年里,广西旅游大篷车形成了旅游大篷车一路开,旅游产业一路攀升的良好局面。伴随着旅游大篷车车轮的节奏,广西初步建立起了快速、方便的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开发旅游景(区)点数量达到了700多个,旅行社、宾馆、娱乐、购物、休闲度假等旅游服务设施得到了完善,旅游市场得到了整顿与规范。如此坚实的旅游基础反过来又为旅游大篷车的开行铺下了驶上远方的轨道。
    市场运作实现"双赢"
    广西前几次的旅游大篷车活动以政府出资为主,1999年的汽车旅游大篷车花了50多万元,2000年铁路旅游大篷车花了200多万元。今年的铁路旅游大篷车活动则首次实行市场化运作,虽然经费投入约300万元,但政府却不用拿一分钱,创造了政府、企业"双赢"的奇迹。
    2002年的广西旅游大篷车制定了冠名权招商方案,以利用广西旅游大篷车这一有着很高知名度的品牌扩大冠名企业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经过激烈的竞标角逐,最后广西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在"大篷车"冠名拍卖会上以280万元夺得冠名权,开始了其"最大的赢家"之旅。
    2002年广西旅游大篷车在沿途各省举办了8场公众广场促销活动,共有当地20多万各界群众和新闻界1500多人到场,177家新闻媒体对此作了报道。在促销会现场,人们对广西的秀丽风光和民族风情如痴如醉。哈尔滨一位市民在面对摄像机镜头时忍不住道:"我真想去广西,真想去桂林。"
    历次大篷车活动都培养了一大批想到广西旅游的外省游客,构建了一个个有形的和无形的、现实的和潜在的"大市场"。这使得广西旅游大篷车的后续效应在随后得到了释放与应验。在她的牵引下,广西旅游业连续三年高速增长。2001年虽然受世界经济全面放缓和"9·11"事件等不利影响,但广西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12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国内旅游收入达179.17亿元,增长幅度达22%,使广西全年的旅游总收入依然同比增长18.47%。目前,广西年旅游总收入已相当于GDP的9.15%,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猛烈的市场促销攻势和强劲的市场需求也吸引了各地投资者纷纷携资入桂,掀起了到广西旅游市场掘金的热潮。2001年在广西全社会旅游投入共计达33.5亿元,集中投放于旅游景点开发、休闲度假中心、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广西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带动性最强的新兴产业。
    2002年广西旅游大篷车活动政府不拿一分钱,却达到了树立广西新形象和培育旅游产业的目的。它向沿途省区市领导和人民生动地展示了广西新形象,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大篷车"活动本身和旅游宣传促销的概念。
  广西旅游大篷车给所到之处激起了大篷车冲击波。天津市副市长王祖述说,广西旅游经贸大篷车在全国旅游经贸交流史上是史无前例的,留给人们的思考和产生的多种效应也是深刻和深远的。山东省副省长林廷生说,品牌效益是无形的富矿,山东发展旅游多年了,但像大篷车这样有诗意、创品牌的金点子却还是让我们广西兄弟抢了头筹,这实在让我们受到了冲击和引发深思。
    旅游经贸同台唱好戏
    广西区党委副书记、区政府常务副主席王万宾在2002年广西旅游大篷车出发时提出,广西旅游经贸大篷车应是推介广西名特优新产品的流动广告,是推动广西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招商大军。"在旅游大篷车中引入经贸活动是2002年旅游大篷车活动的一次创新和亮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袁凤兰对记者说。国家旅游局的领导也称赞道,2002年广西旅游大篷车是旅游经贸促销新方式的有益尝试。
    广西虽然有许多的土特产和旅游工艺品,但旅游商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一直是广西旅游产业的薄弱环节。通过旅游大篷车这个流动的市场,将会加速广西旅游商品走向全国的步伐,促进广西旅游商品的发展。可以预见,今后广西旅游大篷车将会成为广西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的最佳孵化器。
    2002年广西旅游大篷车上14个地市的旅游分团都带上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出征。
    南宁市带上了润喉茶、手工布艺等近10种产品;百色带上了凌云白毫茶等20多种土特产;钦州市带上了坭兴陶工艺品等。所到之处,这些产品都几乎被人们一"抢"而空。天津市南开区的毛春祺老板连声赞叹:"广西货不看不知道,一看就喜欢。这背袋、绣球等工艺品果然名不虚传,下次我会亲自赴广西进货!"
    在沿途各省市,广西招商团和企业人员一下车就使出浑身解数,争分夺秒布置说明会。在20天时间里,广西企业一共举办了10场旅游经贸说明会,各地共有旅游经贸负责人2000多人参加。旅游和经贸活动取得了累累硕果。
    随大篷车出行的广西一些旅行社、饭店、经贸企业,一路下来,共签订各类合同338份,其中北海签订企业合同达261份。北海市各旅行社在沿途组织旅游团10个共336人,当"大篷车"继续北上时,已有3个团的游客就急不可待往南走,跑到北海旅游去了。另外,北海市还当场确定开行济南至北海的暑假旅游包机两架约250人。桂林市则在哈尔滨一炮打响,他们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打出"新桂林、新旅游、新享受"口号吸引北国冰城的游客,当天哈尔滨掀起了"桂林热"。此次桂林签订了3个包机,分别是哈尔滨经大连到桂林,沈阳经济南到桂林,南京至桂林3个航线,共约4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