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来历已久,自古到今留下了无数风俗习惯,直到现在人们还在延续它,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祈福辟邪,希望家人、亲戚、朋友能够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端午节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吃粽子了,它最初的名字叫“筒棕”,到了春秋时期,该用茭白叶包上黏米做成牛角装,称为“角黍”。相传五月五屈原投身汨罗江,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角黍”扔于江中,以此寄托哀思。到了晋代,粽子便正式成为端午的特定食物,一直到了现代。

点击下图观看展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