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

北海其他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01-01浏览:

分享到:
编 号 名 称 类 别 建筑年代 历史简介 地点及现状
1 文昌塔 古建筑 1613年明朝万历四十年   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公元1613),塔身为白色,角边和拱门边为红色,红白鲜明,既朴素又美观。文昌塔的取名,是取南方丁火文明之义。文昌塔现为广西南部宝塔之冠,这对研究古代文化艺术及建筑力学都有较大的价值。 位于合浦县城南约两公里处,保存尚好。
2 合浦图书馆旧址 近代现代主要史迹 1926年   该馆现为北海中学图书馆,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爱国将领陈铭枢先生捐资建造。1938年间成为中共地下党重要的活动场所。该馆为券廊式西洋建筑。四面坡瓦顶,砖木结构,西向,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正在申报全国第6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为北海中学图书馆,主体建筑完好。
3 冠头岭炮台旧址 古建筑 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   我市最早的海防设施之一。炮台高3.5米,底部直径13米,圆型,用大石垒彻而成,地势险要,可俯控通往北海港的航道。炮台原有的门楼、兵房、火药库等设施无存。 位于冠头岭西岸的山腰上,台体完好。
4 珠海路老街 近代建筑 1883年   珠海路是一条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街,始建于1883年,长1.44公里,宽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珠海路曾是北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店铺鳞次栉比。这些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主要受19世纪末叶英、法、德等国在我市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临街墙面部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这些建筑临街的骑楼部分,既是道路向两侧的扩展,又是铺面向外部的延伸,人们行走在骑楼下,既可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骑楼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颇有古罗马建筑的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珠海路逐渐失去了昔繁华,街道建筑日渐老化,但由于珠海路尚算保存完整,仍被历史学家和建筑学家们誉为“近现代建筑年鉴”。
5

东坡亭

东坡井

古建筑 1776年重建   苏东坡获赦从儋州迁移廉州时曾下榻于邓氏园林的清乐轩,后人为纪念他在清乐轩故址修建了东坡亭。据《合浦县志》记载:东坡亭"始建于何时失考。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重建。道光、咸丰、宣统年间又经过几次修建。民国元年九月廉州火药局爆炸,亭被夷为平地。民国七年重建。抗日战争时期,亭为日机炸毁。民国33年再在旧址重建。"东坡亭主亭正门上端挂着“东坡亭”的大字匾额,为广州六榕寺铁禅所书。东坡亭东面有东坡井,传为东坡所掘。 东坡亭位于廉州大东门街合浦师范学校校园内,亭四周绿水缓流,垂柳成阴,风景优美。
6 白龙珍珠城遗址 古建筑 1374年   珍珠城又名白龙城。古时开采珍珠在北海设珠场八寨,集中于北海合浦白龙城剖贝取珠,珠贝壳堆成城墙,故有“白龙珠城”之称。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朝廷下令在白龙村建造城池,白龙城官员兼有海防和镇守珠池的职责,后来,海防功能渐渐消失,白龙城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珍珠城”。该城濒临大海,离海不远有珍珠母海多处,尤以白龙杨梅池最大。此地历代盛产珍珠,质优色丽,以“南珠”之称闻名于世。城内设采珠公馆,珠场司、盐场司和宁海寺等。城墙内外砌火砖,中心每10 公分一层黄土夹一层珍珠贝贝壳,层层夯实,珍珠城因此得名。残贝散落,遍地皆是,可见当年采珠之盛。 “南珠”被我国历代皇朝列为“贡品”。据历史记载,我国从秦代起(公元前221一206年)就用南珠进贡皇帝。 位于距北海市东南36公里的营盘镇白龙村,在抗日战争前还保存完好。解放后只剩下一道城墙和一座南城门,1958年也遭毁尽。该建碑亭内现存少量碑刻,南门城垣有一段2.6米高的墙心。近年来拨款在珍珠城的废墟上兴建了一座仿古建筑“珍珠亭”。
7

海角亭

魁星楼

古建筑 1004年   始建于北宋景年间(公元1004~1007年),距今将近千年。汉代孟尝任合浦太守,施政廉洁,后人为了纪念他,特建此亭。亭以海角为名,是因此地当年滨临大海,“在南海之角”。亭内后门上方悬挂 着“万里瞻天”匾额。这是苏东坡于符元三年(公元1100年)获赦,从儋县到廉州,于海角亭挥毫而写的。但该亭几经兴废,匾额早已无存。现悬于亭中一幅,是集苏东坡字体仿制的。门楼正中处一块石碑上刻着清代陶冶一笔写成的“鹅”字。海角亭东南三十米处有魁星楼,为清代建筑。 位于合浦县廉州镇西南面,今廉州中学内。原址在城西南半里处,经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重建、修建、移迁。
8 普渡震宫 近代建筑 1898年   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当时罗浮由乾元洞道士吴锦泉约集北海慈善界梁起振、黄日章、陈觉裕等人发起,向港澳同胞募资而建。主要建筑由中天殿(1987年因扩建茶亭路被拆)、金母殿、地母殿三进庙寺组成,供奉着神佛像,是一座集佛、道、儒三都于一体的古庙宇。解放前曾是合浦、钦州、灵山、防城 四县(市)佛教僧尼、居士发起组织的中国佛教会广东省“合钦灵防”联县支会的会址。 位于北海市区茶亭路,1987年因扩建茶亭路拆除了前面部分。目前为北海市文物所管理和使用。
9 惠爱桥 近代建筑 1909年    建于清宣统元年至二年(1909 — 19l0)年)的三角形跨梁木桥,造型独特,1994年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结构简单、处于原始形态的木桁架桥。制作上全部采用传统木作的榫卯技术.整座木桥不施铁件。是当今世上已难再寻觅的、古老的中国式原始木桁架桥。其存在的可贵之处是:它提供了在我国这种桥型土生土长的实际情形。同时,它为原始形态的桁架梁木桥保留了一个实物标本。 横跨于合浦老城区的西门江上,保存完好。曾于1990年重修。
10 东山寺 古代建筑 北宋   据《合浦文物》简介:东山寺是北宋时期宋宝山成禅师在晋代(公元265~420年)灵觉寺的故址上修建的,距今已有1100多年。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僧珏净重修,但建置简单。迄十七年(公元1419年)释普聪乃拜市化缘,重建堂殿、伽蓝、佛像罗汉,全寺丹碧华饰,灿然一新。后再经明万历、清康熙年间多次重修。近代以来由于战乱及政治运动的原因,东山寺屡遭破坏,殿宇被工厂拆占,僧人遭遣散,一派萧穆冷落。 2000年,经合浦县人民政府批准,年久失修的东山寺得以开始修膳,第一期修复工程——山门、山门殿和一部分围墙已基本竣工。 位于合浦城北的东山路约一公里许,顶盛时期周围面积曾达一百余亩,现今占地约7000平方米。近年归还佛教,有僧人常住。正在逐步修复。
 11  孔庙  古代建筑 明嘉靖17年 (1538年)    孔庙是昔日的府学宫,始建于何时,今已难考。原址在合浦县城东门内,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建在小南门内(即现址)。布局讲究,全庙由棂星门、戟门、泮池和泮桥、大成门、东西两庑、大成殿和崇圣祠等七个主要部分构成。 民国年间,孔庙部分祠庑用作为教学场所,先后是县立一小分校,合浦师范校舍等。解放后,孔庙又用作为中心粮站。至今,已不能一睹全庙原貌,仅有主体建筑——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基本不变。 合浦县城小南门内。仅有主体建筑——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基本不变。
 12  武圣宫  古代建筑  元明以上    武圣宫即关帝庙,始建年代元明以上无考,清嘉庆六年(1801年)重修,宣统元年再次重修。该庙地势高踞,三进两天井,红墙绿瓦,庄重壮丽。现为图书馆儿童阅览室。 位于距孔庙不远的奎文路与大东门街交界处。
13 合浦县学宫大成殿 古代建筑 嘉庆十五年(1810年)   合浦县学宫初建于廉州城东北的府学宫旁,早年已倾圮,嘉庆十五年(1810年)迁建于小南门外,与孔庙相对峙。县学宫大成殿位于现合浦原县委大院内,历经清代数次重修,是典型的南方明清建筑,不但工艺精致,装饰细腻,而且庄严雄伟。 合浦县城小南门外,现合浦原县委大院内。
14 唐代古城——石康古城遗址 古代建筑遗址 唐代   石康古城,位于石康镇顺塔村境内,该城在宋、明两代均为石康县城。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廉州领合浦、石康二县。石康古城为长方形,南北向城基长约l43米,东西向城基长约393米,基宽ll米。南流江于古城北面绕城而过,因年久岁远,江河改道,古城被冲去约半,现仅剩遗址。 位于石康镇顺塔村境内,现仅剩遗址。
15 汉代古城——大浪古城遗址 古代建筑遗址 西汉早中期   大浪古城位于合浦县城东北l3公里的石湾镇大浪古城村。古城城址三面为护城河,西侧临近古河道。原城墙用泥土夯筑而成,城池略呈长方形,东西长231米,南北宽195米。2003年经考古试掘确认,大浪古城为西汉早中期遗址。2004年12月27日至30日,北海市举办了“北海市‘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与会专家参观了大浪古城古码头遗址和古建筑遣址。 位于合浦县城东北l3公里的石湾镇大浪古城村。
16 明代古城——永安古城遗址 古代建筑遗址  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年)     永安古城位于合浦县城东84公里处的山口镇永安村,濒临北部湾,“为高雷琼海道咽喉”,是明代廉州卫辖下的永安千户御所所在地。据《合浦县志》(民国版)载,永安城于洪武二十七年 (1394年)由千户牛铭始建,城高一丈八尺,周长四百六十一丈,城壕长五百丈,窝铺一十八,角楼、月城楼各四,有正厅、左右厢房、重门、鼓楼等。 位于合浦县城东84公里处的山口镇永安村,古城及城内建筑早已毁,现仅存南城墙西头和西城墙南头残垣。
17 古窑遗址 古代建筑遗址 大多跨汉、清两千多年 北海现存的古窑址大多跨汉、清两千多年:秦汉时期的草鞋村汉窑群遗址;隋唐时期的英罗窑群遗址、晚姑娘窑址、盐灶窑址。 位于廉州镇的草鞋村、白龙珍珠城西北的红沙田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