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几处中国南方港口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01-01浏览:

分享到: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几处中国南方港口 (摘  登)
邓炳权

    海上丝绸之路跨越重洋,开辟了国际间文化与物质交流渠道.加速了世界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增进了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中国南方港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有辉煌的历史与卓越的贡献。本文着重探讨其中几个南方港口的兴衰与地位,以及有关海上丝绸之路一些重要概念的认识。 
    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33年—1905年)把古代陆上的中西贸易通道形象生动地称为丝绸之路,为人们普遍接受。其后法国汉学家沙畹(1865年—1918年)等提出丝路有海陆两道。相对于陆路,海路便自然地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日本学者三杉隆敏、中国学者饶宗颐、陈炎等也先后加以研究。丝绸之路的研究成为世界性热门课题。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对丝绸之路的综合考察,其中海上丝绸之路的考察规模最大。考察船启航自意大利的威尼斯,到达日本的长崎。在1991年2月途经中国的广州和泉州。笔者有幸参加了为此在广州举行的学术座谈会,接待考察队参观了广州博物馆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陈列内容。后来又组织相关文物分别到新加坡和香港展览,并多次参加相关学术活动。期间自有不少收获,同时发现有的问题长期反复争论,深感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宜对其主要概念有清楚的界定,这才便于研究的深入与易于达成共识,避免被无谓的争论耗费宝贵的时间与精力。 
    笔者以为,海上丝绸之路,即古代沟通中外的远洋航线。作为远洋航线,它是远程的而不只是近邻的,国际的而不是国内的,经常性的而不是偶发性的。它最初由丝绸等贸易而起,当然不限于丝绸,中晚唐起陶瓷上升至出口货物之首位,便有人称陶瓷之路;清代茶叶上升至首位,也有人称丝茶之路,实质上都是一回事。但丝绸出口贯串始终,称丝绸之路可以涵盖全体,且更形象,更具浪漫色彩,业已被广泛接受。也不限于交通贸易,它实际上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是友谊之路、文明传播之路。作为一个美称,它是和平的而不是暴力的,平等友好的而不是欺压掠夺的。因此,海上军事活动应不在此范围,只能算是海上活动。对各种海上活动的统称,从唐代韩愈撰《南海神广利王庙碑》起则有海事之名。 
    时间上,就中国而言,海上丝绸之路宜划定在古代。据目前掌握的史料,它上起秦汉,下限则至鸦片战争时期。这个上下期,世界其他地区内容或有先后不同。在此之前,中国当有海上的交通、军事、捕捞活动,但如没有国际之间的经常的贸易,恐怕不能称海上丝绸之路,只能称海事,或海上交通、海上活动。如未能证明是经常性的,而只是偶发性的,或有去无回的,也不成航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但可视为前期探索,或萌芽。对其研究亦是需要的,或可找到充分根据将上限推前。下限看来是很明确的。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主权沦丧,对外无平等可言;这时世界的东方,从非洲、印度至东南亚,许多国家早已沦为殖民地。这以后,海上交通贸易还是有的,也是需要研究的,但不宜再使用海上丝绸之路的美称。至于当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世界上许多原殖民地先后独立了,享有国家主权;包括关权,平等互利地对外交往与贸易,海上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光彩,或可以称为当代海上丝绸之路,以示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区别。 
    徐闻、合浦汉使的启航地 
    徐闻、合浦作为汉朝使者的启航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有其特殊意义。 
    汉武帝平南越国,元鼎六年(前111年)开设南海、合浦、日南等7郡,后增儋耳、珠崖2郡。合浦郡领徐闻、高凉、合浦、临允、朱卢等5县。郡治徐闻,后移合浦。汉代徐闻县地包括整个雷州半岛,三面环海。合浦县在徐闻县西,地处北部湾顶部。两地在中国大陆的南端,距南海诸国较近便,利于出海航行。 
    《汉书•地理志》粤地条中明确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经都元国、邑卢没国、谌离国、夫甘都卢国,抵达黄支国、已程不国,有人考证即到达印度东南部和斯里兰卡等地。回程经皮宗,回到日南、象林界。每段航程少则“船行可二十余日”,多则“船行可八月”,应是沿海岸而行,航速不快,故需“数年来还”。这是中国主动出航,而不是外国首先来华。其性质为汉朝中央官方出使,“有译长属黄门”。出发时“与应募者俱入海”,南方人民、雷州半岛人民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贡献。亦得到外国人民的支持与各国的欢迎,途中“所至各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至之,亦利交易。”黄支国王还“令遣使献生犀牛”。 
    “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确是名副其实的海上丝绸之路,以通商贸易、友好往来为目的,而不是掠夺、占领和殖民。这是第一条见诸史书明载的世界东方的远洋航线,内含丰富的海上交通贸易、对外关系信息。 
    又有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载,“汉置左右侯官,在徐闻县南七里,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与交易有利,故谚曰:‘欲拔贫,诣徐闻’①”侯官负责防守边塞,侦察敌情,观察天气,自然起到保卫汉使及海港作用。“积货物于此,备所求,与交易有利。”这也是贸易的做法。 
    在徐闻、合浦也发现了一批汉代墓葬、遗址,②是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佐证。 
    同时,合浦徐闻作为中国大陆最南端,它又是联系海南岛的要枢,从汉代起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汉书•地理志》粤地条说,“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洲,东西南北方千里”。赴珠崖、儋耳的汉军由此渡海。伏波庙至今万民瞻仰。 
    正因为有雷州半岛到海南岛上交通路线,海南岛及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得以逐步开发与经营。在此基础上,在三国至南朝时新开辟了由广州出发,经海南岛以东、西沙群岛北礁到东南亚诸国的南海丝绸之路新航线,比经徐闻、合浦、交州等处曲折地航行的航程大为缩短,减少了航行时间,降低了运输成本,使南海丝绸之路有薪的发展。自此,北部湾航线及徐闻、合浦港重要性下降。但是,由交州等地来广州,则仍经雷州半岛。 
    注: 
    ①清•严观《元和郡县志补》卷八。 
    ②广东省博物馆:《广东徐闻东汉墓》,《考古》1997年第4期;又,《广西合浦西汉木椁墓》,《考古》1973年第4期;《广西合浦县凸鬼岭清理西汉墓》,《考古》1986年第9期,等等。

(选自《岭南文史》2002年增刊,作者是广东省博物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