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

田野考古学所见之汉代“海上丝绸之路”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01-01浏览:

分享到:

田野考古学所见之汉代“海上丝绸之路”
王伟昭

    中国古代的商贾和使臣从东南沿海的泉州、广州、合浦等港口乘船起航,与东南亚各国进行政治、经济往来,早期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绸,唐宋以后加上瓷器等。这条航线,习惯上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其与从古都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同中亚、非洲、欧洲交往贸易的陆上丝绸之路,同样成为中国对外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 
    合浦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港,在西汉时期已明确记载于史册。《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崖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携“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从上述记载可见到,西汉王朝的使者和商船,携带的商品主要是“杂缯”即是各种丝绸,还有商品交易通用的黄金等,从南粤的徐闻、合浦二大港口起航,沿太平洋、印度洋海岸航行,与越南、泰国、缅甸、印度、斯里兰卡(锡兰)和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进行政治经济交往。对沿途各国的风土人情、物产和行程、路线等也作了非常详细的记载,是我国早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海外进行政治、经济活动,见载于正史的最详尽记录。 
    合浦所以成为中国古代对海外交通往来的重要港口之一,有两个重要因素:其一,《方舆纪要》云:“廉州府南滨大海,西距交趾,固两粤之藩篱,控蛮夷之襟要”。自秦始皇通五岭,平定百越之后,合浦就成为通往交趾、东南亚的咽喉要地。《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十月击灭南越国,划出南海、象郡交界的地方设置合浦郡,辖徐闻、高凉、合浦、临允、朱卢五县,成为岭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其二,合浦位处桂南大河南流江注入北部湾的海口,良好的天然港湾众多,水网交错,从合浦乘船溯南流江北上,步行越过南流江与北流江狭窄的分水坳,换乘舟舶沿北流江顺流而下,进入珠江水域,经梧州,溯桂江,通过开凿于秦朝的运河兴安灵渠,进入湘江,贯通长江流域,勾通与中原的联系。这条水道自秦至两宋都是中原与岭南联系往来的重要交通线,也是从中原通往南洋诸国最便捷的通道。合浦之所以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港,这是关键的条件。 
    汉代合浦郡治所、港口的地面建筑及遗迹,由于岁久代远,海岸线的自然变迁,南流江河床的改道、淤塞及兵灾战乱、筑堤垦田等人为因素,今已无存,确切的位置至今仍是个谜。但,由于汉承秦制,盛行厚葬之风,在今合浦县城郊外遗留下大量的汉代墓葬,为研究汉代合浦郡和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港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合浦汉墓群(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分布在县城东南郊低矮的丘陵上,南北面靠广袤的南流江河谷平原,与西北面的南流江入海口,南面的北部湾海岸线的直线距离,均约6公里。墓群的分布范围东西长约12.5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总面积60多平方公里。经合浦县博物馆勘察登记,并已编号树立了标志的汉墓有一千多座,现存地面封土堆最大的底径达70米,高7米,一般的底径也有20至50米,高3至5米。还有很大部分因年代久远,水土流失、垦荒种植等原因造成封土堆已不明显,或封土已经消失而隐蔽于地下的,根据近年来对合浦汉墓考古发掘的经验推测,约有近万座。 
    自70年代至今,为配合国家基本建设,先后发掘清理了数百座汉代墓葬,出土了青铜器、陶器、玉石器、黄金器、漆器、玻璃器等文物愈万件。墓葬结构有砖室墓、土坑墓和砖圹墓,以砖室墓居多。墓葬年代有西汉晚期、新莽和东汉,以东汉的居多。在这批墓葬中,不乏随葬品丰富珍贵、规模宏大的郡、县级官吏或地方豪强的墓葬。如望牛岭一号西汉土坑木椁墓,地面封土直径40米,高5米,墓坑呈“干”字形,由主室、甬道、南北耳室和斜坡墓道构成,全长25米,最宽处14米,出土了各类文物245件。又如黄泥岗一号新莽时期砖圹墓(砖廓无券顶),由前室、后室和墓道构成,墓室长7.2米,宽3.7米,出土了各类文物90件。在已出土的文物中许多器物制作工艺水平很高,有些属广西首次发现。如铜凤灯、悬山顶干栏式铜仓、玻璃杯、龙首金带钩、子母玉带钩等,不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而且反映了中原文化南播对岭南的影响。尤其是从已发掘的大量墓葬中看到,许多都有琉璃、玛瑙、水晶、琥珀等佩饰随葬,一些较大型的墓葬更丰富。如望牛岭一号西汉墓出土了琉璃串珠600多颗,水晶串饰27件、玛瑙串饰9件、琥珀佩饰5件;黄泥岗一号新莽墓出土了紫色水晶串珠163颗、三色水晶串珠23件、玛瑙串珠5件、琉璃佩饰8件、琥珀佩饰3件;风门岭四号东汉墓出土了琉璃串珠530颗、水晶串饰8件、玛瑙串饰3件、琥珀佩饰3件;北插江一号西汉墓出土了玛瑙串珠3l颗、水晶串饰17颗、琥珀佩饰17件等等。这些佩饰物有项链、手链、串珠、穿坠、戒指和剑饰等种类。造型有管形、梭形、念珠形、多面体、圆柱型等,还有鸟、兽、蛙、龟等动物微雕。特别是水晶、玛瑙的硬度均在7度以上,但穿珠的孔钻得细如发丝,非常精确,而且造型多变,碾琢精细,器表光泽闪烁,颜色鲜丽,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合浦古今都没有出产水晶、玛瑙、琥珀矿石的记载,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从合浦开航的中国商船,途经盛产珠宝的缅甸、印度、斯里兰卡(锡兰)等国,尤其是斯里兰卡有宝州之称,不但有优良的港口,而且是波斯和印度各地明珠、宝石饰物的集散地。合浦出土的大量的玛瑙、水晶、琉璃、琥珀佩饰物,应是从斯里兰卡和波斯、印度、缅甸一带输入的,是我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各国进行商品贸易、政治交往遗留下来的重要物证。印证了《汉书•地理志》所记“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的史实,更充分地证实了合浦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港。 
    纵观分布于60多平方公里起伏山岗上的累累汉墓,其墓葬规模之大,形制规格之高,还有那丰富而珍贵的文化积淀,不但可从中窥见一千多年前合浦在岭南的地位,昔日繁华景象,而且据其地理方位推断,汉代的合浦郡治所和港口,可以肯定就在该墓群西北附近,北部湾之滨与南流江入海交汇处一带的河谷平地。原始港口和市镇的形成,水陆交通便利是先决条件,该区域不但位处水路交通枢纽,而且沿河一带是宽广的南流江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历来是渔米之乡,是古代港口城市形成条件极其优越的地段。 
    古代的合浦,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曾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播,为对外来文明的吸收,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其历史是辉煌的。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今天,北海、铁山港还有钦州、防城港将“贯通大西南,走向东南亚”,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进行经济贸易往来最便捷的通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勇于进取开拓,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拓展经贸,摄纳文明,振兴中华,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

(原载《北海文史》第九辑,作者是合浦县博物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