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的药用文化
合浦珍珠不仅是高贵的装饰品,也是珍贵药材。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云:“珍珠安神定魄、养颜、点目去翳、塞耳去聋、去腐生肌、催生死胎。”现代药物学家研究论证,珍珠的成分含有碳酸钙、氧化钙、磷酸钙、镁、碘、磷、锶、钾等多种元素和十几种氨基酸,这些物质对人体都有益处。
早在秦汉之间,合浦珠民普遍使用珍珠粉末治刀伤出血、疗疮溃烂、烧伤、烫伤,内服清热解毒。古代合浦沿海渔民和珠民出海作业,均备有珍珠粉末和地产野生的纸皮麻和野芋头片干等。特别是合浦远洋船队,远航东南亚等国时,船上均备有珍珠粉末和地产的一些中草药,如纸皮麻和野芋头片干等。在航行途中,船员如遇刀伤、火烧伤、水烫伤、生疮溃脓,可用珍珠粉末治疗,因为珍珠粉末有止血生肌拔毒、清热之功,如遇风寒和风热感冒,可用纸皮麻、野芋头牌干煲水饮服,这一民间验方颇为灵验。
中国船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合浦珍珠粉末治疗疾病的方法带到东南亚等国,又将外国特产药材乳香、没药、血竭、犀角等带回中国,使中西医药得到交流。
明、清时期,用珍珠作药物的应用日益广泛。含有珍珠成分的中成药有六神丸、镇惊丸、安吕牛黄丸、七厘散、败毒散、金枪散等。近代生产的珍珠霜、护肤膏、珍珠酒等也含珍珠成分。
珍珠的工艺文化
合浦珍珠和珍珠工艺品,是作为商品由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东南亚各国。据说英国女皇王冠上的那颗硕大珍珠即是合浦南珠。
传说珍珠是有灵性的,故珠民出海或潜水采珠,大都佩珍珠项链,戴珍珠耳坠,因为珍珠能驱邪辟瘴。
合浦的珍珠饰物历史最悠久,历代帝王大都崇尚珍珠,故帝王将相家有珠帘、珠履、珠鞍和珠襦等。
石虎于太极殿前,建高楼40丈,结珠为帘……战国春申君舍下门客三千,皆蹑珠履。唐诗云“堂上三千珠履客”句。春申君为战国三君之一,他的三千门客的鞋子都用珍珠编织而成,可见奢侈之极。《汉书·霍光传》云:“霍光封博陆侯,白太后废昌邑王,太后披珠襦盛服,坐武帐中,召昌邑王伏前听诏。”白太后披的襦服,是用珍珠编成。
卢琳四王起事,张方劫帝西迁,国有宝物,召石虎载之,于是放军人8000余人,三日辇之尚未缺角……《晋书·苻坚传》记载:“坚自平诸王之后,国内殷实,遂示人以侈,悬珠帘于正殿,以朝群臣。”
南汉刘据岭南在合浦置兵八千专事采珠,珠充积内库,所居殿宇梁栋,以珠为饰,穷极华丽,并以珍珠编织鞍勒,工艺精巧。
常见的合浦珍珠饰物有珍珠项链、珍珠手链、珠坠子、珍珠耳坠、珍珠戒指、珠花、胸花、领结、发结等。合浦珍珠饰物,光彩艳丽,极显高贵富有。珍珠含有各种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佩戴珍珠饰物还可治病防病,故深受国内外友人青睐。明代廉州有珍珠首饰铺近十家多,均装作金银、玉器镶嵌珍珠的饰物。珍珠饰品远销东南亚等国。清代廉州珍珠首饰铺增至二十多家。民国时期,合浦珍珠业衰落,廉州加工的首饰铺,大都转向金银首饰加工。
合浦珍珠生产发展后,珍珠饰品加工业应运而生,合浦县工艺厂和合浦县海养公司,以及大批珍珠专营户生产了大批珍珠首饰品。这些珍珠饰品打进国际市场,受到国际友人欢迎。